成果简介

       本成果主要依托省厅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项目及校级课题,秉承育人为本、就业导向理念,从高职学生就业准备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出发,针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就业导向不清晰、育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,提出了根据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想,以Knight和Yorke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(USEM)为理论框架,通过调查分析确定了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,创建了基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,形成了“新生就业能力普测→就业能力锻炼→‘预备员工’就业能力精测→就业能力培训→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反馈与诊改”育人模式,解决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“供需”脱节问题。
       成果内容包括就业能力构成要素、量表,结合新生心理特点、就业能力测量结果搭建“学在城建”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及公众号,将就业能力提升需求转化为活动项目,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;根据学生就业需求、企业用人要求搭建“职Q训练营”第二课堂培训平台,结合就业能力测量结果设置课程和组建经理人讲师团,将企业课堂移置入校园,通过适岗培训对学生就业能力薄弱环节进行强化。
       成果经检验成效显著,学生2020竞赛综合排名(高职)居全国83广东第5,企业对毕业生就业能力满意度近90%;成果被33所院校、39家企业应用;通过光明日报、人大复印传播,论文被引46次;“学在城建”被中宣部定为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思政类公众号,学校被省厅评为2020届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集体典型经验一等奖在全省推广。

成果获奖

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

“学在城建”被中央宣传部确定为首批200个重点建设高校思政类公众号

学校被省教育厅评定为2020届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集体典型经验“一等奖”

“两站五导”获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2021年度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“二等奖”

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金奖1项

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

2017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国家级一等奖

“挑战杯”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特等奖2项

“挑战杯”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金奖2项

学生获“挑战杯”竞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8项

学生获体育类竞赛省级一等奖20项

学生获文化类竞赛省级一等奖10项

学生获艺术类竞赛省级一等奖6项

学校组织学生参加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“我的中国梦”“职业生涯规划”等大赛获省级优秀组织奖17项

成果创新

提出了与企业需求契合度高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

      基于USEM理论框架,通过访谈校企紧密合作企业负责人、资深辅导员及毕业生代表确定30个就业能力初始要素,面向主要使用高职毕业生的114家中小企业针对初始要素开展重要性调查,通过数据分析确定“实践动手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、沟通能力、责任感、心理调适能力”等15个要素,相关论文已被引用46次,被人大复印资料《职业技术教育》全文转载。

创建了根据学生就业能力测量结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育人模式

      根据15个要素编制就业能力测评量表,面向新生开展测量,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“学习能力、心理调适能力、实践动手能力、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”较为薄弱,据此搭建“豆蔻工场、一院一品牌”等7个以学生为中心、以能力为本位、以实践为主体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,将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需求转化为实践活动项目和培训课程,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弱项。

 

构建了校企合作开展企业“预备员工”适岗培训的协作机制

      按专业大类遴选合作企业,由企业从15个要素及其用人标准中确定重点要素,由学校以重点要素为依据,结合职场情境编制量表。校企合作面向二年级学生招录“预备员工”并组织就业能力测量,根据测量结果设置课程计划,组建以企业经理人为主的讲师团,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适岗培训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,不仅提高了企业人才招聘精准度,而且有效降低了应届毕业生上岗后的离职率,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。

2020年荣获第十二届“挑战杯”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“优胜杯”

第十二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

第五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

《光明日报》报道第二课堂育人实践

“就业能力研究”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

“就业质量调查”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

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

职Q训练营

豆蔻工场

新生素质拓展运动

第十五届“挑战杯”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

第十四届“挑战杯”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

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

第六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活动优秀组织奖

2020年广东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

2018年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